完了,今年最烂国产片,诞生了

佚名影视资讯人气:817时间:2025-07-05 21:54:03

前两天,鱼叔写了一篇关于「雷佳音被抵制」的文章。

梳理了这场风波背后的真正原因——

其实并不是在抵制雷佳音本人,而是观众早已厌倦了千篇一律的角色设定,和那些被高频曝光后逐渐审美疲劳的熟脸。

文章发出后,评论区炸开了锅,盖楼盖到上千层。

不少鱼友还顺带提到了张译、肖央等人。

认为他们的「上镜率」也已经过高,看多了反而让人出戏。

偏偏这波观众情绪撞上了肖央的新片,可谓火上浇油。


片方大概也心里没底,原定6月28日上映的档期,在6月24日突然宣布撤档。

结果还没撑到几天,6月27日又宣布恢复原定档期,折腾得让人一头雾水。



这骚操作,属实有点迷

豆瓣评论区都在啧啧称奇,是猎奇的奇。


作为「替鱼友避雷」的责任担当,鱼叔早早地把片子看完了。

今天不吐不快,就来聊聊这部让人看完五味杂陈的——

《人生会议》



这片生怕观众看得不够肖央,硬是整出了一个「肖央宇宙」

20岁的肖央、40岁的肖央、80岁的肖央……

乌泱泱一片「肖央军团」霸屏出动,轮番怼脸。

一不小心,还以为走错了片场,看了部《肖央的一生》。


设定上也毫不新鲜,玩的是老掉牙的穿越套路

类似《大话西游》里的「月光宝盒」,但没有周星驰的浪漫,只有油腻的说教。

故事从男主父亲抛家弃子前,买了一台「时光机」说起。

原以为能穿越回过去,但压根打不开,父亲一气之下扔进了垃圾桶。


5岁的男主当成纪念,留存了15年。


转眼他20岁,谈上了恋爱,沉醉在初恋的甜甜泡泡里。

一次偶然触发了时光机。

看到了40岁的自己——


顶着秃头、挺着啤酒肚、自带油腻buff。

开口就是一顿爹味PUA

什么别谈恋爱、别沉迷情绪价值,要出国留学、健身打卡、早睡早起、拔智齿养生……

否则,20年后的人生就会一塌糊涂。


后来,80岁的男主出现,又嫌弃起了40岁的自己。

说他目光短浅,40岁才正是奋斗的好时候。

指责这些「年轻人」,应该多考虑如何长寿的同时,还能青史留名。


奈何20岁的男主,满脑子只有刚刚追到手的女神。

他看这俩老版本自己搅局感情线,烦得要命。

像年轻人想逃脱父母的掌控一样,他想逃离「40岁自己」的控制。

一怒之下,砸了时光机。


然而 没想到,这下捅了马蜂窝。

各时间线版本的「肖央」倾巢而出,上演了一出「多重自我大乱斗」。

彼此之间大打出手,直接造成交通瘫痪……


这设定听上去,好像还有点意思——

奇幻穿越 + 多重自我 + 动作冒险 + 多元宇宙。

拍好了,国产喜剧版《彗星来的那一夜》不是没可能;

不求深刻,也能借不同年龄的自我之争,聊聊价值观的冲突、人生的选择。


退一步说,哪怕不哲思、不深刻,起码也得好笑吧?

但没想到,鱼叔还真是高估了它

从头看到尾,愣是笑不出来。

只剩「无聊」。



笑不出来,不是因为笑点冷。

而是因为整部片子太老套、太低俗,甚至把观众当成没见过世面的傻子

所谓喜剧,靠的却是国产片里最陈旧的一套「组合拳」。

第一招,屎尿屁式的低级桥段

比如,40岁的男主硬逼20岁的自己「尽早割包皮」,试图制造所谓「代际鸡娃」的荒诞冲突。

结果不仅不荒诞,反而尴尬到脚趾抠地

透着一股令人作呕的低幼与做作。


还有更离谱的。

为了忽悠年轻的自己「出国留学不误初恋」,40岁男主找来男人反串「老婆」,借AI换脸演起了娇滴滴的撒娇戏码。

滤镜崩的一瞬间,笑点没出来,羞耻感倒是溢出了屏幕。

看得我连翻白眼。

这都哪一年了,还靠男女反串制造笑料?


第二招,赤裸裸的直男式意淫

40岁的男主,经过一通「人生改造计划」之后,华丽变身为成功企业家+科研专家。

左手资本,右手科技。

坐拥豪宅豪车,美女环绕。

可他偏偏还要「保留纯真」,嘴上念念不忘初恋,眼里全是「白月光」。


试图包装成「深情而不油腻」,可惜早已散发出一股熟悉的「土味霸总」气息。

这种套路,几年前就已经被用滥了

到了今天,更是在短剧和短视频的流水线里被榨得一滴不剩

穿越、逆袭、霸总、AI、白月光、鸡娃——这些元素的组合,活脱脱就是一部低配版的短剧大杂烩

只不过人家短剧也就刷个五分钟,它却要你坐在电影院里花100分钟看完,硬生生多浪费95分钟。


你说,这样的片子,还让谁笑得出来?


为什么要拍这样一部完全不好笑的「喜剧片」?

鱼叔也想过这个问题。

其实,它并不是个例

近年来,类似的「高概念」奇幻喜剧越来越多:

《哥,你好》《日不落酒店》《欢迎来到我身边》……

一个个听上去脑洞大开,什么平行宇宙、意识穿越、灵魂互换,说得天花乱坠,实则换汤不换药。


套路雷同、剧情空洞、人物脸谱、逻辑混乱,最后再煽一碗情绪鸡汤收尾

说白了,就是「想得多,拍得烂」,既不好看,也不好笑。

很多观众说《人生会议》像《夏洛特烦恼》。

鱼叔看完也立刻联想到这部当年的现象级爆款。

可以理解,正是《夏洛特烦恼》的意外成功,让很多片方尝到了「高概念+情怀+反转」的甜头,才导致后续大量模仿跟风。


但可惜的是,大家只学了表皮,却忘了最关键的一点:

《夏洛特烦恼》在拍电影前,已经作为舞台剧巡演了上百场。

许多桥段在一次次观众的笑声与沉默中被打磨到极致,所有看似轻巧的幽默,其实都经历过反复校准。


而不是像现在很多所谓的喜剧电影,连基本剧本都没打磨好,就急着开机、投放市场。

他们不是在认真讲一个好故事,而是在投机取巧地组装笑点、贩卖情绪

真正的问题不在于「笑不笑」,而是创作者从一开始就犯了一个致命错误。

设定内容,把情绪逻辑

比如《人生会议》压根没打算交代清楚「时光机」是怎么回事,也不想解释设定上的自相矛盾。

它只想让肖央见肖央、打肖央、哭肖央,画面冲突越大越好。

再加上「成功/失败」「初恋/错过」这些反差梗,来撩拨观众的情绪底层。

它和那些短剧一样,本质上只是借高概念赚流量


但区别在于,短剧几分钟看完就翻篇,而电影得陪你坐够100分钟。

更麻烦的是,它还要故作姿态,在结尾端出一碗反复加热的「人生鸡汤」——

说着关于「成长」「选择」「命运」的大道理,台词煞有介事,画面怀旧复古,配乐伤感悠扬,仿佛真的要给观众上一堂哲学课。


可问题在于,这套「哲学课」跟电影讲的故事根本割裂。

影片的核心价值观依然俗套、世俗、功利。

男主的遗憾并不是真错过了爱情,而是没活成那个「既有爱情又有事业、既有钱又有名」的人生赢家。

所谓成长的外衣,包裹的仍然是对成功学的无限向往


所以我们会发现,这种国产喜剧的鸡汤并不真诚,它更像是套路化的遮羞布

编剧自己都未必相信剧中角色所谓的「顿悟」和「蜕变」。

只是为了让剧本看起来「完整」,强行往结尾塞一场感悟,完成那套被称为「人物弧光」的格式化操作。

但观众早就不傻了

当创作者试图用设定糊弄、用情绪哄骗的时候,观众不会再感动,他们只会用票房投出自己的判断。

这也是为什么,《人生会议》票房扑街,口碑崩盘。

我们并不是不接受奇幻设定,而是拒绝那种逻辑错乱、价值陈旧、情感浮夸的幻想。

这类电影的问题,从来不是「没想象力」。


而是把所有的想象力都浪费在「怎么设定更复杂、剧情更离奇」上,而没有半点用在「怎么讲好一个能打动人的故事」上。

就像片中那个被拆得稀碎的「时光机」。

它本可以带我们穿越时空、打开多元宇宙的大门,结果却只带我们回到了几十年前那个早就看腻的老剧本:

「初恋+错过+励志+如果可以重来一次」。

片子结束,留下的不是感动,也不是共鸣,而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我们为什么还要花钱、坐在电影院里,看这样的烂片?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赞」和「推荐」吧。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25 AIKUHD.COM 爱酷高清影院电影网

电影

剧集

综艺

动漫

专题

明星